蒸馏器厂家
免费服务热线

Free service

hotline

010-00000000
蒸馏器厂家
热门搜索:
技术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资讯

从茅坪村到十八洞村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消息】

发布时间:2020-09-15 23:08:53 阅读: 来源:蒸馏器厂家

从茅坪村到十八洞村:山沟沟里的马克思主义――写在精准扶贫提出五年之际

哈佛大学的美籍华裔历史学家龚忠武在《中国向农村的贫穷开战》一文中写道:“中国广大的农村是中国社会的基础,从古到今,谁能够解决农民问题,谁就能够控制农村,谁就能够统治中国,就能使中国长治久安。”这段话说得很精辟。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中国的山沟沟”与“山沟沟里的中国”从来就不是一个小问题。某种意义上,每一个“山沟沟”里都有一个中国,既被时代影响又映射时代。

从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看,无论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站起来”“富起来”,还是走向“强起来”,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与“山沟沟”密切相关。过去我们党把解决“山沟沟”里的农民问题作为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现在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又是事关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可以说,山沟沟里不仅出马列主义,而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需要回到“山沟沟里”去,需要解决好“山沟沟里”的问题。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有那么一些形似不起眼的“山沟沟”,却酝酿发酵出一场场波澜壮阔、翻江倒海的大潮,成为引领一个又一个时代的标志,至今让人无法忘记。

茅坪村八角楼的灯光:烛照革命正确道路

时间回到91年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发动城市武装起义的过程中,接连遭受重创,中国革命来到了生死存亡的转折关头。

众所周知,“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但中国革命到底该怎么走,没有现成的答案。我们党按照俄国模式举行的武装起义,在实践中也没有走通,反倒使得中国革命进入了低潮。

面对敌强我弱的形势,毛泽东同志审时度势于1927年10月把革命队伍带向井冈山,落脚在一个叫茅坪村的“山沟沟”。虽然得以暂时安身,但当时的队伍中仍然弥漫着“中国革命往哪里去”“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

身在山沟沟的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实践在这里迸发出思想火花。从1927年10月到1929年2月,在茅坪村八角楼,毛泽东同志借着微弱的油灯,先后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光辉著作,解答了中国革命的“斯芬克斯之谜”。

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中,毛泽东同志从国内的政治状况、中国红色政权发生和存在的原因等六个方面,最根本地揭示了在中国发生的革命,为什么有这可能?为什么能够做下去?为什么能够成功?

毛泽东同志鲜明指出,“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

其实,这就是中国革命的独特性。在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同志深刻分析了中国红色政权能够存在的五条理由:

1 是白色政权之间的战争即军阀混战,

2 是受革命运动影响的地区,

3 是全国革命形势的向前发展,

4 是相当力量的正规红军的存在,

5 是党组织的有力量和政策不错误。

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进一步深入阐述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形势发展、军事斗争、战略战术、依靠力量、组织领导等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指出“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明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明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意义。”

这就从理论上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

茅坪村八角楼的灯光,就是这样成了中国革命的指明灯。

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初探索,就是从茅坪村这个“山沟沟”开始的,“山沟沟里”能够出马列主义。从这里出发,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逐渐燃成了“燎原之势”,中国革命的进程也串起了这么三个举世闻名的村庄:茅坪村-杨家岭-西柏坡。很多年后,邓小平同志曾说过这么一番意味深长的话,“在井冈山打旗帜才几千人,一打就是二十二年,最后还是战胜了帝国主义和他们支持的力量,中国人站起来了。”而这一切,都是从茅坪村开始的。

小岗村的十八个手印:标记改革开放的前奏

历史的发展,总有一些惊人相似的地方。1978年11月24日晚,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这个“山沟沟”,18户不想饿死的农民,以“歃血为盟”的形式,签下一份分田到户的“生死契约”。

这件发生在“山沟沟”里的小事,有着“石破惊天”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末,整个中国都在搞公社集体经济,分田单干之举绝对是碰不得的“红线”。但没有想到的是,小岗村之举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和改革开放的序幕。

1978年12月23日,邓小平同志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近1个月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改革开放”四个字首次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近半年后,邓小平同志在一次会议上专门讲到小岗村的问题,说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到1984年,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普及推行。

进而观察,从小岗村这个“山沟沟”发端的农村改革,为以城市为中心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准备了条件。也就是说,与过去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走的革命道路一样,中国的改革开放最初也是从农村开端的,也是走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实践中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傅雷译《约翰?克利斯朵夫》有这么一句话:“江声浩荡,自屋后上升”。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奏出的时代强音恰似屋后升起“江声浩荡”,引领中国人奋力“追赶时代”。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中国很多像小岗村那样落后的村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山沟沟里”的实践和变化证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具有磅礴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十八洞村总书记的嘱托:开启共同富裕之路

2013年11月3日,又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时间。这一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湘西州一个叫十八洞村的“山沟沟”,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思想,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

习近平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十八洞村同村干部和村民座谈。

在这个“山沟沟”里,习近平总书记与苗族贫困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拉家常、话发展,总书记亲切说道:“我这次到湘西来,主要是看望乡亲们,同大家一起商量脱贫致富奔小康之策;强调发展是甩掉贫困帽子的总办法,贫困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种什么、养什么、从哪里增收想明白,帮助乡亲们寻找脱贫致富的好路子”。

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的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浸润着为民爱民的拳拳之心,贯穿着我们党践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的执政初心,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精准扶贫的提出,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从实践中形成的,更准确地说源于总书记对中国“山沟沟”问题的长期思考、长期观察,源于总书记在“山沟沟”里的实践磨炼、全面历练,源于总书记对“山沟沟”里父老乡村的深厚感情、深情牵挂。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在陕西省延安市一个叫梁家河村的“山沟沟”里插队7年,与老乡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乡亲们发展生产、摆脱贫困。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与早年的这段成长经历是分不开的。后来总书记在自述文章《我的上山下乡经历》中说,这段经历的最大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我获益终生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2015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美国华盛顿州当地政府和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上的演讲中,也曾这样深情地讲到:“那时候,我和乡亲们都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上,乡亲们生活十分贫困,经常是几个月吃不到一块肉。我了解乡亲们最需要什么!……我了解老百姓需要什么。我很期盼的一件事,就是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经常吃上肉。”

正是源于梁家河村“山沟沟”里养成的这种情怀,后来在正定、宁德、福建、浙江、上海等各级领导岗位上及至成为党的总书记后,习近平一以贯之高度重视和关心扶贫工作。无论是正定县工作时“摘掉高产穷县的帽子”、宁德工作时提出“弱鸟先飞”等扶贫理念,还是十八大以来国内考察去得最多的是贫困地区,都充分说明扶贫是总书记念兹在兹的事情。

水电路讯房等基础设施滞后,图为2013年初石爬专等村民的住房状况。

值得注意的是,在十八洞村这个“山沟沟”提出精准扶贫之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在另一个叫余村的“山沟沟”提出了“两山理论”。曾经的余村在落后面貌上,与十八洞村没什么两样,村里群众主要是靠山吃山、开矿挣钱,整天生活在天地迷漫的石灰与烟雾之中,不仅没有发展起来,而且把环境糟蹋了。2005年3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到余村视察时,果断提出“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其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从此,余村按照总书记指引的道路,开始了全新的发展,仅仅12年间就发展成人和自热和谐并存的美丽乡村。

从梁家河村到余村,再到十八洞村,这三个“山沟沟”标识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带领人民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的坚定决心和信心。事实上,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后,十八洞村按照总书记嘱托奋力脱贫攻坚,仅用3年时间就摘掉了贫困的帽子,并发展成为湖南省的小康示范村。

十八洞村新貌。

更重要的是,从十八洞村这个“山沟沟”开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成为了新时期中国减贫事业的根本遵循;也是从这个“山沟沟”开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引领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十八大以来,我国年均减贫1300多万,成千上万个“十八洞村”书写了脱贫致富的幸福传奇,力度之大、成效之显前所未有。实践证明,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开对了方、走对了路,是能够引领贫困地区摆脱贫困面貌、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走向共同富裕的。可以这么说,精准扶贫就是解决中国“山沟沟”贫困问题的根本指导方针。

值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精准扶贫五年之际,我们更加坚信: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坚定不移沿着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路子走下去,就一定能够打赢打好这场硬仗、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结语:“山沟沟里的中国”有什么秘密?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望我们党从苦难到辉煌的历史,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山沟沟”里不仅出马克思主义,“山沟沟”里也需要马克思主义。

“山沟沟”里出马克思主义,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书斋里的盆景,必须回到实践、回到现实,在人民群众的火热实践中抓住时代问题、回答时代呼应,在此基础上推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而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社会,不管推进什么样的实践和理论创新,都不能忘了“山沟沟”这个基本问题。

“山沟沟”里也需要马克思主义,是因为科学理论只有武装群众、掌握群众,才能发挥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强大力量。从茅坪到小岗村再到十八洞村,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到改革开放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总是紧紧地与人民群众结合在一起,在实践中产生了磅礴伟力。

或许,这就是“山沟沟”里的秘密。红网时刻特约作者 观潮的螃蟹

游梦三国手游

密室逃脱12神庙之旅破解版

仙语星辰